无尘车间的内外环境隔离设计是确保洁净室内部环境免受外部污染的关键措施。通过合理的隔离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空气中的微粒、微生物、温湿度波动等对洁净室内部环境的影响,从而维持洁净室的高洁净度和稳定性。以下是关于无尘车间内外环境隔离设计的详细说明:
物理隔离
通过墙体、门窗、风淋室等物理屏障,将洁净室与外部环境完全隔离。
气压控制
通过正压或负压设计,确保空气只能从洁净区流向外部或从外部流向洁净区,防止污染物进入。
人流与物流控制
通过设置缓冲间、风淋室、传递窗等设施,严格控制人员和物料的进出,减少污染风险。
环境参数控制
通过空调系统、过滤器等设备,控制洁净室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参数,确保环境稳定。
墙体材料:洁净室的墙体通常采用彩钢板、不锈钢板或玻璃等光滑、易清洁、防静电的材料。
门窗设计:洁净室的门窗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空气泄漏。通常采用气密门、自动闭门器等设备。
观察窗:在需要观察内部操作的区域,可以安装双层玻璃观察窗,确保视线清晰且不影响隔离效果。
风淋室:人员进入洁净室前需经过风淋室,通过高速气流清除衣物表面的微粒。风淋室通常设置在洁净室的入口处。
缓冲间:在洁净室与外部环境之间设置缓冲间,作为过渡区域,减少外部空气直接进入洁净室的风险。
传递窗:用于物料的传递,通常配备双层门和高效过滤器,确保物料在传递过程中不受污染。
物料通道:对于大型物料的进出,可以设置专门的物料通道,配备风淋或清洁设备,确保物料洁净。
正压设计:洁净室的气压高于外部环境,空气从洁净室流向外部,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适用于大多数洁净室。
负压设计:洁净室的气压低于外部环境,空气从外部流向洁净室,防止内部污染物外泄。适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隔离病房等。
高效过滤器(HEPA/ULPA):安装在送风口,过滤空气中的微粒和微生物,确保送风洁净。
空调系统:控制洁净室内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确保环境稳定。
气流模拟
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洁净室的气流进行模拟,优化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确保气流均匀分布。
节能设计
采用变风量(VAV)系统,根据洁净室的实时需求调节送风量。
使用高效风机和低阻力风道,减少能源消耗。
分区控制
将洁净室分为不同洁净度区域,分别设计隔离措施,避免高洁净度区域受到低洁净度区域的影响。
半导体洁净室
采用单向流设计,送风量为0.45 m/s,换气次数为500次/小时。
正压控制为15 Pa,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
设置风淋室和缓冲间,严格控制人员和物料的进出。
医药洁净室
采用非单向流设计,送风量为0.25 m/s,换气次数为30次/小时。
正压控制为10 Pa,结合压差传感器和自动调节阀,确保压差稳定。
设置传递窗和物料通道,确保物料洁净。
无尘车间的内外环境隔离设计是确保洁净室性能的核心环节。通过合理设计墙体、门窗、风淋室、传递窗等物理隔离措施,结合气压控制、空调与过滤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防止外部污染物进入洁净区域,维持洁净室的高洁净度和稳定性。在实际设计中,需结合具体行业需求和技术标准,采用先进的隔离技术和节能措施,确保洁净室的高效运行和长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