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流(层流)主导
本地实验室普遍采用顶送侧下回(FFU+地面格栅),如芜湖疾控中心PCR室;
避免采用水平流(易受人员走动干扰)。
规范要求:试剂制备区(Ⅰ区)、扩增区(Ⅱ区)需采用垂直单向流,风速0.25-0.3m/s,气流均匀度±20%以内。
芜湖实践:
压力梯度控制
芜湖企业实验室增设“缓冲间双压差计”(如Ⅱ区缓冲间维持+5Pa),防止压力突变;
采用变频风阀动态调节(合肥通用院专利技术)。
标准梯度:Ⅰ区→Ⅱ区→产物分析区(Ⅲ区)压力依次递减(+15Pa→+10Pa→-5Pa)。
本地优化:
功能区 | 气流组织要求 | 芜湖常见做法 |
---|---|---|
试剂制备区 | 百级洁净,气流平行于超净工作台 | 1.2m×0.8m工作台上方集中布FFU |
核酸提取区 | 万级洁净,避免气流死角 | 侧墙下部回风,与生物安全柜排风联动 |
扩增区 | 防止扩增产物扩散,气流单向流向分析区 | 设置“气流闸”(风速≥0.5m/s) |
产物分析区 | 负压控制,排风需HEPA过滤 | 独立排风系统(芜湖要求12次/h换气) |
抗干扰设计
新风系统需配置压力补偿装置(如安徽海螺集团定制风阀);
实验室外墙不得设置可开启窗户(芜湖市卫健委2023年强制条款)。
背景:长江中下游季风气候导致室外风压波动大。
规范补充:
节能与安全平衡
排风热回收:允许使用显热回收器(禁止全热回收以防交叉污染);
夜间模式:非工作时段维持50%换气量(本地企业实测年省电8-12万度)。
问题1:气流短路
现象:送风口与回风口直线距离<3m,洁净度不达标。
整改:芜湖某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通过增设导流板,使气流路径延长至4.5m。
问题2:设备扰流
案例:生物安全柜开启时破坏房间压差。
对策:采用VAV变风量系统(如妥思品牌),风量偏差控制在±5%以内。
动态测试(生产状态下):
用烟雾发生器观测气流流型,需无涡流、无死角;
压差梯度测试(相邻房间≥5Pa)。
粒子监测:
Ⅰ区≥0.5μm粒子≤3,520个/m³(静态),动态允许放宽20%。
设备选型:
推荐合肥产低阻高效过滤器(初阻力≤120Pa),比进口品牌便宜40%;
空调机组选用模块化变频型(如格力芜湖基地定制款)。
政策利用:
申报芜湖市“公共卫生能力提升项目”,最高补贴150万元(需提供气流模拟报告)。
芜湖PCR实验室气流设计需紧扣“定向流动、梯度压差、风险隔离”三大核心,同时结合本地气候与产业特点:
优先采用本土化设备(如马钢抗菌风管);
强化动态验收(避免“过认证、低运行”现象);
预留升级空间(如未来可能要求的全基因组测序实验室标准)。
(注:具体设计需由持有安徽省PCR实验室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如芜湖轻纺设计院。)